文化是历史的积淀、实践的真知。近年来,扬中法院注重把文化建设渗入审判执行、司法为民、司法公开等方面,谱写了一曲文化育人、文化兴院、文化惠民的动人乐章。
“要以无形的法院文化之手,打造有形的法院队伍战斗力,把文化建设作为凝聚法官力量、培育司法精神、创新司法理念、推进法院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撑。”扬中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岳益民表示。
以文育魂 筑牢理想信念之“基”
9月24日,扬中法院组织42名干警来到“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”的红安县革命老区开展为期6天的党性修养培训。培训中,干警们通过聆听红安革命史和红安精神讲解,赴革命遗址参观等形式,达到了涤荡思想、激励修身的培训目的。
为了筑牢理想信念之“基”,扬中法院围绕党的群众路线、“三严三实”、“两学一做”等主题学习教育,开展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,多元运用红色教育、主题演讲和征文比赛等形式,引导和激励干警坚定理想信念。
用文化来承载教化的功能,比生硬的说教更能收到好的效果。廉洁自律是对一名法院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。在扬中法院办公楼与食堂之间有一处廉政文化园,这是全院干警每天的必经之处。园内设有 “爱莲说”石刻、睡莲池、廉政石、翠竹林等景观,意在以莲花、竹子的清纯和高洁,寄寓法院干警要清正廉洁。步步为景的廉政文化园,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,将廉政文化根植于干警心中。
以文载道,带来了丰硕成果。三年来,扬中法院荣获全国法院维护妇女儿童先进集体、全省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、全市优秀法院等各项表彰嘉奖13次,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包新月等先进典型,40余人次干警受到镇江市级以上表彰。
以文强能 稳固职业素养之“柱”
浓厚的文化氛围、先进的文化方向,对于法官队伍法律知识结构的改善、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法官职业自豪感的培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为此,扬中法院以学习型法院创建工作为抓手,积极营造崇尚学习、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,以法院文化建设促进法院办案质效、司法公信力的提升。
“江洲法苑”讲堂是扬中法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学法文化品牌,通过邀请上级法院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业务讲座、案例评析,引导广大干警树立终身学习、学无止境的学习理念,提高干警法律实务和理论水平。近年来,该院共举办13期“江洲法苑”讲堂,由于效果显著,“江洲法苑”讲堂被评为扬中市十大学法案例。
青年法官是法院的未来,针对青年法官裁判思维、审判技能、群众工作能力等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,扬中法院创新推出青年法官导师制,选聘资深法官担任青年法官导师,实行“一对一”的实时辅导,跟案辅导,“手把手”的传帮带,努力缩短青年法官成长周期,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审判实践。
以文强能,扬中法院已连续六年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会上获奖,两次被省高院表彰为学术研讨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。近年来,扬中法院综合考评持续位居镇江基层法院前列。
以文惠民 垒实司法人文之“砖”
今年5月,开发区法庭通过巡回办案,在八桥镇永胜社区审理了一起确认合同效力纠纷案件。当地30余名村干部和群众参与旁听。庭审结束后,法官针对此类纠纷为现场旁听人员普及法律知识。此次巡回审判进社区,一方面免除了当事人的舟车劳顿,另一方面起到了零距离普法的效果。
延伸法律触角,回应群众需求,扬中法院将巡回审判作为践行司法为民、彰显司法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。
与此同时,扬中法院聚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,建立健全与道路交通、医疗卫生、劳动仲裁等专业调解机构的诉调对接,发挥“朱沪生调解工作室”、“康乃馨家庭工作室”诉前化解疑难复杂纠纷作用。积极参与对被判处非监禁刑人员的社区矫正、回访帮教工作,引导其改过自新、回归社会。充分发挥审判工作优势,深入开展“法治惠民镇村行”活动,努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、规范化。
为了方便服务群众,扬中法院还寓阳光司法文化于司法公开点滴,上网公布裁判文书18447件,互联网直播案件845起,依托“12368”短信平台向当事人发送审判执行流程节点信息50000余条,指尖上的法院制发微信1000余条,青年法官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坚持开展普法六进、助弱济困等义务奉献活动,在与群众的亲密接触中树立法院新风,升华道德情操,呈现百姓身边法院的亲和力。
(朱 洁)